原文服务方: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目的 探讨西医诊断技术在现行中医病证诊断及疗效标准中的应用,分析其对于中医诊疗的价值.方法 参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现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提取分析其中的西医诊断学内容并计算涉及学科的百分比.结果 9个中医学科"诊断依据"和"疗效评定"标准的设定均涉及西医诊断技术,但仅4个学科的"证候分类"标准涉及.397个病种中有77.3%(307/397)的"诊断依据"涉及西医诊断技术,有38.3%(152/397)的"疗效评定"涉及,但仅7.6%(30/397)的"证候分类"涉及.不同中医学科之间涉及率有较大差异,骨伤科的"诊断依据"涉及西医诊断技术最多,涉及率为98.2%(111/113);肛肠科的"疗效评定"涉及最多,涉及率为82.4%(14/17);骨伤科的"证候分类"涉及最多,涉及率为18.6%(21/113).不同诊断技术之间涉及率亦有较大差异,在"诊断依据"中,影像诊断涉及最多,涉及率为43.6%(173/397),其次是实验诊断与物理诊断;在"疗效评定"中,物理诊断涉及最多,涉及率为21.9%(87/397),其次是实验诊断与影像诊断.检查项目分别以X线成像、血液细胞分析及触诊等应用最多.结论 西医诊断技术在现行中医病证诊断及疗效标准中的应用具有普遍性和差异性,尤其对于中医辨病诊断及疗效评定有重要价值并渐趋成熟,但在辨证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推荐文章
中西医病名对照诊断模式的思考
中西医病名对照
诊断模式
思考
肝胃不和相关证诊断标准及其应用现状的文献分析
肝胃不和
相关证
诊断标准
诊断内容
判定形式
病证结合
应用
文献分析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循证评价
证候诊断标准
循证评价
系统评价
诊断效能
临床评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西医诊断技术在现行中医病证诊断及疗效标准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学科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标准 诊断
年,卷(期) 2012,(28) 所属期刊栏目 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10-3312
页数 分类号 R2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2.28.03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梁文杰 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 38 512 12.0 21.0
2 李红方 11 77 3.0 8.0
3 姚晓光 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 18 204 7.0 14.0
4 马国平 38 249 8.0 13.0
5 王博 7 61 1.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118)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9)
同被引文献  (329)
二级引证文献  (269)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17)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6(21)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7(51)
  • 引证文献(13)
  • 二级引证文献(38)
2018(83)
  • 引证文献(14)
  • 二级引证文献(69)
2019(87)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79)
2020(5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西医结合
标准
诊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全科医学
旬刊
1007-9572
13-1222/R
大16开
1998-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1368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