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材料工程       
摘要:
采用线性离子束沉积技术于AZ80镁合金微弧氧化(MAO)陶瓷层表面沉积不同厚度的类金刚石碳(DLC)膜,形成DLC/MAO复合膜层.对比研究4种膜基系统的表面结构特征、力学性能以及摩擦学性能差异.结果表明:随DLC膜厚度增加,复合膜层表面微孔数量减少,孔径减小,但凹凸不平趋势增加,且DLC膜表面颗粒特征更加明显,表现为DLC-80min/MAO/AZ80膜基系统具有最小的表面粗糙度,最大的硬度H、弹性模量E及H/E值;不同厚度DLC/MAO/AZ80膜基系统平均摩擦因数较MAO/AZ80显著降低;DLC膜厚度增加导致3种复合膜基系统的表面微观结构改变,使得摩擦因数与磨痕形貌存在差异;各膜基系统表面磨痕处均形成了Fe的转移层,由于表层DLC膜“裸露”的大量C对磨损界面具有很好的润滑作用,而使得镁合金基体获得有效保护.
推荐文章
偏压对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DLC膜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类金刚石膜
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
偏压
微观结构
性能
磁头表面超薄DLC保护层厚度测量研究
超薄类金刚石
厚度
XPS
AES
TEM
羟基硅酸镁/硅烷复合膜的制备及其耐蚀性能研究
冷轧钢板
硅烷
羟基硅酸镁
复合膜
耐腐蚀性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DLC膜厚度对镁基表面DLC/MAO复合膜层性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材料工程 学科
关键词 镁合金 微弧氧化 类金刚石碳膜 微观结构 性能
年,卷(期) 2012,(4) 所属期刊栏目 表面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4-98
页数 分类号 TG146.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4381.2012.04.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代伟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6 53 4.0 6.0
2 杨巍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24 264 7.0 16.0
3 汪爱英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33 206 9.0 13.0
4 柯培玲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22 149 7.0 11.0
5 张学谦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3 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13)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3)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镁合金
微弧氧化
类金刚石碳膜
微观结构
性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材料工程
月刊
1001-4381
11-1800/TB
大16开
北京81信箱-44分箱
1956-05-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558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70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