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油松是我国北方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准确估计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及碳储存对研究区域人工林的碳储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固定样地方法对38年生油松人工林的生物量、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进行测定,并估算了其净生产力与年净碳固定量.结果表明:(1)油松单木生物量与胸径和树高之间均存在着紧密的相关关系.林分平均生物量为145.35 t·hm-2,其中乔木层为123.98 t·hm-2,占林分生物量的85.30%.(2)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各组分碳含量为:树干0.5032 g C·g-1,树皮0.4887 g C·g-1,树枝0.5414 g C·g-1,树叶0.4774 g C·g-1,树根0.4862 g C·g-1;灌木层0.4468 g C·g-1;草本层0.4417 g C·g-1;枯落物层0.4112 g C·g-1;土壤层(0~ 100 cm)O.0090 g C·g-1,随土层深度增加各层次土壤碳含量逐渐减少.(3)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贮量为172.95t·hm-2,各层碳贮量的大小顺序为土壤(0 ~ 100 cm)(102.07 t·hm-2)>乔木层(62.08t·hm-2)>枯落物层(7.75 t·hm-2)>灌木层(0.58 t·hm-2)>草本层(0.47 t·hm-2).油松各器官的碳贮量与其生物量呈正比,树干的生物量最大,其碳贮量也最大,占乔木层碳贮量的58.80%.(4)油松人工林年净生产力为10.19 t·hm-2·a-1,有机碳年固定量为5.03t C·hm-2·a-1.
推荐文章
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及其分配
油松
人工林
含碳率
碳密度
黄土丘陵区
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幼林生态系统碳汇研究
碳汇
生态系统
油松人工林
黄土高原
麻栎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配格局
麻栎
人工林
碳储量
碳密度
分配格局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山西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碳积累及其分布
来源期刊 生态学杂志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生物量 碳含量 碳积累 油松
年,卷(期) 2012,(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55-2460
页数 分类号 S71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韩海荣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96 1647 20.0 36.0
2 康峰峰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74 2009 20.0 43.0
3 程小琴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46 514 12.0 2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6)
共引文献  (1252)
参考文献  (2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9)
同被引文献  (418)
二级引证文献  (215)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6(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7(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8(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2(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4(2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5(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8(2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9(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0(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1)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28)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6(46)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35)
2017(62)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54)
2018(4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43)
2019(4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1)
2020(1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生物量
碳含量
碳积累
油松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杂志
月刊
1000-4890
21-1148/Q
大16开
沈阳市文化路72号
8-161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755
总下载数(次)
30
总被引数(次)
1617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