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我们国家历来都高度重视道德建设,把见义而为视为一种涵养人性、维护良序的美德。但颇为尴尬的是,让我们常常看到的是道德冷漠、见义不为的现象,如小悦悦事件。面对需要帮助的小悦悦,路过的十多人竞无一人伸出援手。如此道德冷漠,让我们不得不进行思考:见义因何不为?这里提供两种解释。
推荐文章
"安"有无"坐"义
汉字
释义
话语理解中的显义
话语理解
显义
隐义
命题
关联理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见义因何不为
来源期刊 中国德育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道德冷漠 道德建设 人性 美德
年,卷(期) 2012,(1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43
页数 3页 分类号 B561.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长伟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83 132 6.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道德冷漠
道德建设
人性
美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德育
半月刊
1673-3010
11-5338/G4
大16开
北京市北三环中路46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80-430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930
总下载数(次)
39
总被引数(次)
1112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