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评估固定的长AV间期下的DDD起搏模式对SSS患者在减少心室起搏方面的效果;比较应用固定的长AV间期保留自身房室传导与最适AV间期下房室顺序起搏两种模式的优劣性,为临床选择具有最佳血流动力学效应的起搏参数设置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因SSS而安置双腔心脏永久起搏器进行治疗的45例患者,分3次随访进行,每次随访时间间隔为2个月,将起搏器程控与血液生化指标测量相结合,进行两种不同AV间期下房室顺序起搏模式的血流动力学效应评估与对比.结果 与临床经验性AV间期相比,固定的长AV间期(350 ms)下的房室顺序起搏使心室起搏百分比由31.8%降低至1.18% (P =0.000);由最适AV间期下转为固定的长AV间期下的房室顺序起搏模式后,血浆BNP浓度明显降低(P=0.02).结论 固定的长AV间期(350 ms)下的房室顺序起搏能够有效减少心室起搏,且在血流动力学方面优于最适AV间期下的房室顺序起搏.
推荐文章
病窦综合征患者起搏器术后房室传导方式对Tei指数的影响
病窦综合征
双腔永久心脏起搏器
房室传导
AV间期
超声
Tei指数
不同起搏器植入部位对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情绪状态的影响
情绪
焦虑
抑郁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右心室心尖部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
优化房室间期对病窦综合征患者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心力衰竭,充血性
病窦综合征
舒张功能
房室间期
永久起搏器旋弄综合征一例报道
心脏起搏器
旋弄综合征
手术后并发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病窦综合征患者起搏器术后房室传导方式对血浆BNP水平的影响
来源期刊 山东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心脏起搏器 人工 房室传导 AV间期 利钠肽
年,卷(期) 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0-72
页数 分类号 R541.7
字数 274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266X.2012.01.03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林文华 100 286 8.0 13.0
2 敬锐 25 76 5.0 7.0
3 王雅洁 7 10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心脏起搏器
人工
房室传导
AV间期
利钠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山东医药
周刊
1002-266X
37-1156/R
大16开
济南市燕东新路6号
24-8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362
总下载数(次)
42
总被引数(次)
19929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