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明确InSb芯片前表面结构缺陷和背面减薄工艺对InSb芯片变形的影响,本文采用降低InSb芯片法线方向杨氏模量的方式,基于热冲击下InSb芯片的典型形变特征来探索InSb芯片力学参数的选取依据.模拟结果表明:当InSb芯片法线方向杨氏模量取体材料的30%时,最大VonMises应力值和法线方向最大应变值均出现在N电极区域,且极值呈非连续分布,这与InSb焦平面探测器碎裂统计报告中典型裂纹起源于N电极区域及多条裂纹同时出现的结论相符合.此外,InSb芯片中铟柱上方区域向上凸起,台面结隔离槽区域往下凹陷,该形变分布也与典型碎裂照片中InSb芯片的应变分布保持一致.因此,基于InSb芯片法线方向应变的判据除了能够预测裂纹起源地及裂纹分布外,还能提供探测器阵列中心区域Z方向应变分布及N电极区域Z方向的应变增强效应,为InSb芯片力学参数的选取提供了依据.
推荐文章
基于内聚区模型的InSb面阵探测器分层研究
面阵探测器
内聚区模型
结构分层
InSb面阵探测器铟柱缺陷成因与特征研究
面阵探测器
铟柱缺陷
铟柱阵列
缺陷
背减薄过程中面阵探测器形变研究
面阵探测器
InSb
光敏元芯片
芯片厚度
形变
ANSYS
128×128InSb探测器结构模型研究
焦平面
锑化铟
结构应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InSb面阵探测器法线方向力学参数选取研究
来源期刊 物理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焦平面 锑化铟 结构应力
年,卷(期) 2012,(22) 所属期刊栏目 凝聚物质:结构、力学和热学性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8-332
页数 分类号 TN21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立文 河南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31 250 7.0 15.0
2 孟庆端 河南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35 101 5.0 8.0
3 余倩 河南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3 18 2.0 3.0
4 吕衍秋 16 67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14)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焦平面
锑化铟
结构应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物理学报
半月刊
1000-3290
11-1958/O4
大16开
北京603信箱
2-425
193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474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174683
相关基金
航空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http://www.chinaasfc.cn/file_show.asp?LanMuID=GZZD0100
项目类型: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