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索康复治疗过程中与脑卒中患者的沟通模式,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缩短康复周期,提高治愈率,增强康复质量.方法 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1995年版)的评分标准对正在康复治疗的126例脑卒中的患者现状进行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结果 干预组63名患者干预前的病损程度1~3级2名、4级6名、5级55名,干预后1名患者失访,62名患者的病损程度1~3级9名、4级31名、5级22名,对照组63名患者调查前的病损程度1~3级1名、4级9名、5级53名,调查后2名患者失访、1名患者死亡,60名患者的病损程度1~3级2名、4级18名、5级40名,经统计学分析,干预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独特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沟通是康复治疗人员获得有效信息,进行康复治疗的起点.良好的医患交流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患者对治疗师的信任和对诊疗的顺应性、主动性,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使脑卒中后遗症的残损程度降到最低.
推荐文章
基于癌症患者视角的医患沟通模式研究进展
患者视角
医患沟通
沟通模式
医患命运共同体
人文关怀
SBAR沟通模式在康复科晨会交接班中的应用
SBAR 沟通
康复科
晨会
交接班
SBAR沟通模式在转科交接中的应用
SBAR沟通模式
转科交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探索康复治疗过程中与脑卒中患者的沟通模式
来源期刊 中国医学工程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康复治疗 脑卒中 沟通模式
年,卷(期) 2012,(4)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92
页数 2页 分类号 R49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德安 11 51 4.0 7.0
2 吴克明 7 24 3.0 4.0
3 孙保和 6 18 2.0 4.0
4 明智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1)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康复治疗
脑卒中
沟通模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学工程
月刊
1672-2019
11-4983/R
大16开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6号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大楼418室
42-273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609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3128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