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做法. 一、以文为载体,用文意悟理 语文教材不仅是传授语文知识的工具,更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渠道.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如:勾践的"卧薪尝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首先要以课文为载体,寻找烙印在文章中的情感"印记",寻找文章作者的"情动而辞发"的痕迹,从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比如:教授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时,抓住课文重点语句:"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发……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等来表达作者对济南的山山水水一往情深,作者眼中的冬天是一片美的天地,从而引导学生"以文悟理",让学生的感情与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感情相互契合、交融,在作者的情感撞击下陶冶自己的情操.又如:教课文《紫藤萝瀑布》时就要引领学生深刻领会"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从而悟出生命的真谛.而教学文言文时除完成常规教学目标外,还应挖掘更深层的内涵,让学生获得作者与文章所传递的情感并延伸于现实生活之中.比如:教授《种树郭橐驼传》时,就可联系我省的"一大四小",生态环境等.因此,以文为载体,将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让学生领悟、内化为自己的人文素养,实践自我成长.
推荐文章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教学
人文素养
独特感受
感染熏陶
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育
人文素养
存在问题
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小学语文
人文素养
培养策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刍议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来源期刊 江西教育:综合版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年,卷(期) 2012,(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页数 1页 分类号 G44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西教育:综合版(C)
月刊
1006-270X
36-1048/G4
江西省南昌市红角洲赣江南大道2888号江
44-54
出版文献量(篇)
865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