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当下中学生的作文中,出现了一种这样的现象,即主题的缺失和隐逸。无论是再现客观事物的叙述与描摹,还是表达主观情意,侧重于心灵层面的言说与表达,都有意无意地割裂了笔下文字与文章主题之间的关系。这种现象虽然还不是主流,但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存在现象。
推荐文章
试论隐逸思想的流变及影响
隐士
隐逸思想
流变
影响
从陶渊明与"大历十才子"的隐逸诗探讨其隐逸观
陶渊明
"大历十才子"
隐逸诗
隐逸观
大历十才子与方外隐逸诗人之隐逸诗比较
大历十才子
吏隐
方外隐逸诗人
人生观照
宋代隐逸观的调和与演变
宋代;大隐;小隐;中隐;道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主题的缺失与隐逸
来源期刊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隐逸 客观事物 主观情意 文章主题 中学生 作文 描摹 割裂
年,卷(期) 2012,(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6-107
页数 2页 分类号 G633.34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彩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隐逸
客观事物
主观情意
文章主题
中学生
作文
描摹
割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月刊
1008-8024
37-1333/G4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1号行政办公楼
24-194
出版文献量(篇)
1264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