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比较神经刺激器引导下垂直锁骨下和两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60名ASAⅠ ~Ⅱ级需于臂从神经阻滞下行前臂或手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组Ⅰ,n=30)和两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组A,n=30).使用局麻药40 mL(20 mL 0.5%罗哌卡因+10 mL 2%利多卡因+10 mL生理盐水),记录肌皮神经、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肋间臂神经感觉阻滞情况、手臂运动阻滞情况以及成功率和相关副作用等.结果 除Ⅰ组肋间臂神经阻滞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外(P<0 05),2组在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效果几乎没有差异,但A组有更高的血管刺破率(P<0.05).结论 2种方法都能为外科手术提供良好的麻醉和镇痛,但垂直锁骨下方法能更好阻滞肋间臂神经而腋路方法出现刺破血管的发生率较高.
推荐文章
垂直锁骨下和两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的比较
麻醉
臂丛
锁骨
腋区
神经刺激器
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与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比较
锁骨
神经传导阻滞
臂丛
麻醉
肌皮神经
前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锁骨下路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比较研究
来源期刊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肋间臂神经 肌皮神经刺激器
年,卷(期) 2012,(17)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55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38
字数 312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斌 苏州大学医学院 38 178 8.0 12.0
2 刘成龙 苏州大学医学院 1 4 1.0 1.0
3 倪进 苏州大学医学院 1 4 1.0 1.0
4 杨家兵 苏州大学医学院 1 4 1.0 1.0
5 金晓春 苏州大学医学院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9)
二级引证文献  (28)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9(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肋间臂神经
肌皮神经刺激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半月刊
1672-2353
32-1697/R
大16开
扬州市淮海路11号扬州大学医学院院内
28-172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889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15627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