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波长为355nm的纳秒紫外重复脉冲激光对单晶硅片进行了盲孔加工实验,观测了随脉冲增加激光烧蚀硅片的外观形貌和盲孔孔深、孔径的变化规律,并对紫外激光辐照硅片的热力学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紫外激光加工硅盲孔是基于热、力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热效应会使得硅材料熔化、气化甚至发生电离产生激光等离子体,为材料的去除提供条件;激光等离子体冲击波以及高温气态物向外膨胀会对熔化材料产生压力致使其向外喷射,为重复脉冲的进一步烧蚀提供了条件;力效应主要沿着激光传输的方向,垂直于硅表面,使得去除部位主要集中在孔的深度方向,达到较高的孔径比,实验观察孔径比可达8:1;此外,激光等离子体的产生也阻止了激光对靶面的作用,加之随孔深的增加激光发生散焦,使得烧蚀深度有一定的限制,实验观察烧蚀脉冲个数在前100个时加工效率较高.
推荐文章
纳秒和飞秒激光烧蚀单晶硅的超快诊断
超快光学
物质喷发
超快诊断
冲击波
等离子体
飞秒脉冲烧蚀单晶硅的超快动力学
飞秒激光
时间分辨阴影图
烧蚀
冲击波
飞秒激光超短双脉冲序列烧蚀增强现象
飞秒激光
超短双脉冲
脉冲延时
烧蚀深度
纳秒激光去除铝板表面漆膜热力学过程分析
激光技术
热传导
约束
等离子体冲击波
漆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纳秒紫外重复脉冲激光烧蚀单晶硅的热力学过程研究
来源期刊 物理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激光烧蚀 单晶硅 盲孔 激光等离子体冲击波
年,卷(期) 2012,(19) 所属期刊栏目 凝聚物质:电子结构、电学、磁学和光学性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5-483
页数 分类号 O484.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年春 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50 157 6.0 10.0
2 冯国英 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206 899 13.0 20.0
3 杨李茗 35 223 9.0 12.0
4 段涛 西南科技大学极端条件物质特性实验室 59 398 9.0 18.0
5 韩敬华 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41 199 8.0 12.0
6 高翔 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18 98 4.0 9.0
7 包凌东 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3 15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12)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激光烧蚀
单晶硅
盲孔
激光等离子体冲击波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物理学报
半月刊
1000-3290
11-1958/O4
大16开
北京603信箱
2-425
193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474
总下载数(次)
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