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比较白背叶的根、茎、叶及果实四个部位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二倍连续稀释法,分别考察白背叶的根、茎、叶及果实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株、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枯草杆菌、绿脓杆菌等6种病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白背叶根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耐药株及变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15.625 mg/ml,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枯草杆菌的MIC均为62.500 mg/ml;其茎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耐药株及变形杆菌的MIC均为31.250 mg/ml,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枯草杆菌的MIC均为125.000 mg/ml;其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耐药株及枯草杆菌的MIC均为3.906 mg/ml,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及绿脓杆菌的MIC均为125.000 mg/ml;其果实提取物对枯草杆菌的MIC为3.906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耐药株及变形杆菌的MIC均为7.813 mg/ml,对绿脓杆菌的MIC为31.250 mg/ml,对大肠杆菌的MIC为125.000 mg/ml.结论: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耐药株,白背叶各部位提取物体外抑菌强度的顺序是:叶>果实>根>茎;对于大肠杆菌,白背叶各部位提取物体外抑菌强度的顺序是:根>茎/叶/果实;对于变形杆菌,白背叶各部位提取物体外抑菌强度的顺序是:果实>根>茎>叶;对于绿脓杆菌,白背叶各部位提取物体外抑菌强度的顺序是:果实>根>茎/叶;对于枯草杆菌,白背叶各部位提取物体外抑菌强度的顺序是:叶/果实>根>茎.白背叶的根、茎、叶及果实提取物对6种供试菌有很强的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为全株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推荐文章
13种中药对荧光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中药
荧光假单胞菌
抑菌效果
最小抑菌浓度(MIC)
最小杀菌浓度(MBC)
广东紫珠抑菌有效部位的筛选
广东紫珠
抑菌活性
有效部位
等温微量热技术比较原研和仿制头孢曲松钠体外抑菌效果
等温微量热
头孢曲松钠
金黄色葡萄球菌
管碟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桃金娘提取物体外抑菌试验
桃金娘
水提物
醇提物
体外抑菌作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白背叶不同部位的体外抑菌效果比较
来源期刊 广西中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白背叶 果实 体外抑菌
年,卷(期) 2013,(4)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7-68
页数 2页 分类号 R285.5
字数 189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冯桥 29 114 6.0 9.0
2 黄卓坚 2 18 2.0 2.0
3 雷晓翠 3 18 2.0 3.0
4 林吴 2 6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1)
二级引证文献  (3)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白背叶
果实
体外抑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西中医药
双月刊
1003-0719
45-1123/R
大16开
广西南宁市明秀东路179号
48-32
197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16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167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