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BiFC)是新近发展起来的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因其使用简便、检测灵敏、可在生理条件下直接观察,已在生物各领域广泛应用。本试验将黄色荧光蛋白 EYFP 突变为 Venus,并在第173位氨基酸后分割为两段失去活性的 VN 和 VC,经共转染表达不会产生荧光;在插入已被证明存在相互作用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的核衣壳(nucleocapsid,N)蛋白经共转染表达时,可以观察到荧光;通过扩增 MARC-145细胞的细胞骨架蛋白α-tubulin 并插入到 VN 和 VC,除与自身共表达时发出荧光外,与 N 蛋白共表达时没有荧光产生,说明该 VN 和 VC 片段用于研究蛋白互作是可靠的。本试验建立了 BiFC 系统,为以后应用到研究病毒编码蛋白之间及其与宿主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奠定基础。
推荐文章
Split-GFP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在鸡MSTN基因RNAi检测中的应用
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
RNA干涉(RNAi)
shRNA
慢病毒
Split-GFP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
酵母双杂交系统在植物病毒学上的应用
酵母双杂交系统
植物病毒
PCR-SSCP技术在植物病毒学上的应用
聚合酶链式反应及单链构象多态性
植物病毒
应用
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及其在蛋白互作研究中的应用
双分子荧光互补
蛋白质互作
亚细胞定位
可视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双分子荧光互补系统的构建及其在病毒学中的初步应用
来源期刊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双分子荧光互补 荧光蛋白 蛋白质相互作用
年,卷(期) 2013,(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32
页数 6页 分类号 S852.659.6
字数 304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童光志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168 2158 24.0 40.0
2 袁世山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33 152 8.0 10.0
3 张荣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10 177 3.0 10.0
4 韦祖樟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11 35 4.0 5.0
5 陈春燕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2 10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双分子荧光互补
荧光蛋白
蛋白质相互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双月刊
1674-6422
31-2031/S
大16开
上海市闵行区紫月路518号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5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857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