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了空位和B、N、Al、P掺杂对Li在石墨烯上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Li原子在完整石墨烯上吸附的稳定位置为心位,吸附高度在覆盖度低于1/40 ML时趋于恒值;B、N、P原子掺杂比Al掺杂石墨烯容易;杂质类型对Li在石墨烯上的吸附位置有显著的影响;空位和B、Al、P替位掺杂均加强了Li在石墨烯上的吸附,Al替位掺杂对Li在石墨烯上吸附的影响相对较大;Al、P掺杂改变了Li的稳定吸附位置(由心位移到顶位);Li在空位缺陷和N掺杂石墨烯上吸附后,两体系具有磁性,Li吸附在B-graphene、Al-graphene、P-graphene体系磁矩为零,不显示磁性.
推荐文章
Li在B掺杂石墨烯表面的吸附和扩散行为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B掺杂石墨烯
吸附能
扩散能垒
空位和B掺杂对Si在石墨烯上吸附的影响
石墨烯
空位缺陷
B掺杂
吸附
Si
第一性原理
B、N共掺杂单层石墨烯电子结构和导电性能
密度泛函理论
石墨烯
共掺杂
电子结构
导电性
空位和Si掺杂对In在石墨烯上吸附的影响
第一性原理
吸附
空位
掺杂
石墨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空位和B、N、Al、P掺杂对Li在石墨烯上吸附的影响
来源期刊 淮阴工学院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石墨烯 空位 掺杂 吸附 第一性原理
年,卷(期) 2013,(1) 所属期刊栏目 物理·计算机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
页数 7页 分类号 O4.28
字数 507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肖永欣 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公共检测中心 1 9 1.0 1.0
2 胡功臣 江苏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1 9 1.0 1.0
3 徐庆强 江苏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1 9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7)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石墨烯
空位
掺杂
吸附
第一性原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淮阴工学院学报
双月刊
1009-7961
32-1605/T
大16开
淮安市枚乘东路1号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4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769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