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行为模式的规律性、未成年人的特殊性、教育挽救的目的和刑事处理个别化的需要,社会调查制度已经在司法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远未规范和完善。新刑事诉讼法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别诉讼程序中明确规定了社会调查制度,明确了其在刑事诉讼中具有的地位。社会调查报告不是法律意义的刑事诉讼证据,但可以影响量刑和刑事处理,且要求在庭审中宣读并质证,因而具有"准证据"的属性。社会调查的主体多元化,更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内容应当围绕评估其主观恶性、社会危险性、社会反映、可矫治性等功能来设置,繁简适度,便于操作;实践中需注意访谈人员要适格、调查工作要深入、调查手段要合法、调查资料要规范、调查结论要客观。
推荐文章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
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建设
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惩治
未成年人
犯罪
预防
惩治
拓展基层图书馆未成年人阅读服务
基层图书馆
拓展
未成年人
阅读服务
探析电视媒体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电视媒体
未成年人
媒体传播
社会化教育
节目制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未成年人案件特别诉讼程序视野下社会调查制度的实践性思考
来源期刊 法治论坛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社会调查 法理依据 法律属性 实践运作
年,卷(期) 2013,(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3-273
页数 11页 分类号 D926.8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珍建 5 5 1.0 2.0
2 雷红英 5 1 1.0 1.0
3 邓平 四川省资阳市检察院研究室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社会调查
法理依据
法律属性
实践运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法治论坛
季刊
16开
广东省广州市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93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497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