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根据相关金文认为伯句簋铭文中的“京”应该读作“粱”,“()”应该释作“施(稻)”,“()”应该释作“(燋)”而不能释作“隹少”,并讨论了其他铜器铭文中与之相关的一些字.
推荐文章
从覐公簋看改唐为晋
唐国
晋国
覐公簋
諶鼎铭文考释
諶鼎铭文
考释
中华诚信文化
源载体
青铜器铭文所见吴越战争史事
吴越战争
《左传》
吴王余眜剑
吴王光剑
战国中山王(管)鼎
铭文锦中的文字与汉代织造技术研究
铭文锦
织造技术
汉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伯句簋铭文小考
来源期刊 中国文字研究 学科
关键词 金文 伯句簋 (燋)
年,卷(期) 2013,(1) 所属期刊栏目 古文字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59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504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谢明文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15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金文
伯句簋
(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文字研究
半年刊
978-7-5458-0773-8/H·9
16开
上海市东川路500号文史楼5310室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86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