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提出一种称之为“阵列误差光刻”的方法.采用两次接触光刻和两次金属剥离工艺,形成两组顶端相对的电极阵列,利用第二次接触光刻时的对准误差,在这两组电极之间按照概率分布形成了一个最小的纳米间隙.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含有16对电极的验证器件,按照光刻对准误差的范围为±2.0μm进行估算,理论上最小间隙的分布范围为0~150 nm.通过扫描电镜测量实际制造的样品,获得了大量50 nm以下的电极对,最小间隙为16.6 nm,并且制备的电极层厚度可以达到200 nm,使串联电阻较小.这种纳米间隙电极的制备方法简单有效.
推荐文章
一种含间隙铰链接触分析方法及实验验证
曲柄滑块机构
动力学
间隙铰链
接触分析
一种新型非对称电极的非接触压电微马达
非对称电极
周向行波
非接触
微马达
变间隙不接触三电极薄膜材料介电参数的测量
空气介质
变间隙
不接触三电极
介电参数
薄膜
一种光刻胶专用树脂的生产方法及应用
光刻胶
专用树脂
生产工艺
应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种获得纳米间隙电极的接触光刻方法
来源期刊 微纳电子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电极对 纳米间隙 阵列误差光刻 接触光刻 纳米电子学
年,卷(期) 2013,(8) 所属期刊栏目 加工、测量与设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8-522
页数 分类号 TN305.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4776.2013.08.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玉龙 厦门大学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 7 42 4.0 6.0
2 张艳 厦门大学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 6 17 1.0 4.0
3 蒋书森 厦门大学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 3 17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1)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电极对
纳米间隙
阵列误差光刻
接触光刻
纳米电子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微纳电子技术
月刊
1671-4776
13-1314/TN
大16开
石家庄市179信箱46分箱
18-60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66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1697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