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河流溶解性物质侵蚀时的微观界面过程,本文分析了静止水域中溶解性物质的解吸过程,指出溶解性物质的解吸是扩散过程与离子交换过程的综合体现,并以此为基础,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溶解性物质平衡解吸的数学模式.最后运用以Ca2+为溶解性物质特征离子的静态试验成果,对所建立的解吸模式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式能较好地计算溶解性物质的解吸结果,尤其能较为准确地描述解吸溶液中初始电解质浓度及泥沙颗粒浓度对溶解性物质解吸的影响.该模式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可为进一步研究天然条件下河流溶解性物质侵蚀提供理论依据.
推荐文章
Na+对河流溶解性物质解吸规律影响的试验研究
Na+
河流
溶解性物质
解吸规律
试验研究
河流溶解性物质解吸研究进展与分析
河流
溶解性物质
解吸
影响因素
迁移模型
研究进展
溶解性有机质对Cu在土壤中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
溶解性有机质
吸附
解吸
迟滞
Na+对河流溶解性物质解吸规律影响的试验研究
Na+
河流
溶解性物质
解吸规律
试验研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静止水域中溶解性物质解吸模式初探
来源期刊 水力发电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环境水力学 解吸模式 分析 溶解性物质 静止水域 侵蚀
年,卷(期) 2013,(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9-144
页数 分类号 TV1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平仓 长江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 118 1285 20.0 28.0
2 刘晓路 长江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 10 110 7.0 10.0
3 陈立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33 997 16.0 23.0
4 许文盛 长江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 19 147 6.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5)
共引文献  (13)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环境水力学
解吸模式
分析
溶解性物质
静止水域
侵蚀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力发电学报
月刊
1003-1243
11-2241/TV
小16开
中国北京清华大学水电工程系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65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4719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