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美国非洲裔文学理论虽然获得了极大发展,但存在着互为关联的悖论。首先,命名上的限定不仅暗示了种族性高于文学性,也限制了其理论适用性,同时亦否定了广义文学理论的可能;该命名也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黑人群体的多重性以及种族概念在社会与文本之间的差异性。其次,其理论建构以特定文本所拥有的'黑人性'为合法性,但在其理论陈述中却根本不能采用'黑人性'的语言表达方式。最后,该领域学者利用文学艺术形式以及基督教人道主义,即以白人文化传统对群体的道德'规训'方式来实施批评实践,这实际上是借鉴式的文化政治策略,而非黑人美学本身的建构。目前,国内学术界相关研究对种族身份一般加以静态理解,在所谓反霸权的一致性中将自身的立场与所认定的美国黑人立场画等号。作者认为,对种族身份和种族话语的分析不应该简单地以文化政治的同一性来替代文学文化研究的学理性。单一的种族意识形态式的解读反而矮化了美国少数族裔的文化生成力。
推荐文章
高校文学理论教学中审美体验法的运用
文学理论教学
审美体验法
运用
以“文学性”为中心:文学理论教学的结构重建
文学理论教学
“文学性”
结构重建
阅读
批评
浅析高校英美文学教学中文学理论的有效引入
高校英语
英美文学
文本分析
人物形象
现当代西方文学理论在文学方向学位论文选题中的应用研究
近现代西方文学理论
本科论文选题
历史语境
本土意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种族身份与种族话语之悖论——对美国非洲裔文学理论建构与解读范式的质疑
来源期刊 文化研究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种族 美国非洲裔文学理论 悖论 文学性
年,卷(期) 2013,(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6
页数 12页 分类号 I712.06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晓路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47 170 8.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种族
美国非洲裔文学理论
悖论
文学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化研究
季刊
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华龙大厦B座1605室社会科
2-2985
200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9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8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