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吡咯列酮与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联合使用对大鼠胸主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adventitial fibroblast,AF)氧化和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贴壁法培养SD大鼠胸主动脉AF,传代至第4代细胞备用.实验分组:对照组,血管紧张素(Ang)Ⅱ组(浓度为10-6mol/L),吡咯列酮组(浓度为10×10-6mol/L),瑞舒伐他汀组(浓度为10×10 6mol/L),吡咯列酮(浓度为10×10-6mol/L)和瑞舒伐他汀(浓度为10 × 10-6mol/L)联合用药组.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ADPH oxidase)亚型的表达水平,电泳迁移技术检测核转录因子-kB (NF-κB)和激活蛋白-1(AP-1)的活性,RT-PCR方法检测PPARγ mRNA水平.结果:①AngⅡ诱导NADPH氧化酶亚型p22phox和p67phox表达增加(P<0.01),吡咯列酮单独或与瑞舒伐他汀联合应用均能抑制AngⅡ的这种诱导作用(P<0.05);②AngⅡ诱导NF-κB及AP-1活性增强,吡咯列酮抑制NF-κB的活性,瑞舒伐他汀抑制AP-1的活性,而吡咯列酮与瑞舒伐他汀联合应用可同时抑制这两者的活性;③吡咯列酮与瑞舒伐他汀单独应用及联合应用均能增加PPARγ mRNA表达(P<0.01),且联合应用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吡咯列酮与瑞舒伐他汀联合应用能更显著地抑制AngⅡ引起的大鼠AFs的氧化和炎症反应,这可能与他汀增强PPARγ的表达有关.
推荐文章
瑞舒伐他汀对离体大鼠冠状动脉的舒张作用及可能机制
冠状动脉
瑞舒伐他汀
一氧化氮
钾通道
舒张作用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作用比较
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颈动脉
脑梗死
瑞舒伐他汀抑制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及信号通路
瑞舒伐他汀
雷帕霉素
同型半胱氨酸
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吡咯列酮与瑞舒伐他汀联合使用对大鼠胸主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氧化和炎症的保护作用
来源期刊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 他汀类 AngⅡ 氧化反应 炎症反应
年,卷(期) 2013,(2)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6-119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43
字数 323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顾水明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心内科 36 158 7.0 10.0
2 缪培智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心内科 19 98 6.0 9.0
3 赵莉芳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心内科 10 79 5.0 8.0
4 高平进 上海市瑞金医院高血压研究所 4 11 2.0 3.0
5 陶杨晨 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4)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
他汀类
AngⅡ
氧化反应
炎症反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1-7783
32-1669/R
大16开
江苏省镇江市梦溪园巷30号 出版楼5楼
28-192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44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28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