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探明梭锥管快速分离水沙两相流的机理,分别对梭锥管和普通装置进行了静水和动水沉降试验,获得了不同采样点的含沙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普通装置相比,梭锥管内完成泥沙沉降所需的时间约为普通装置的67%;梭锥管内沉降面积相等的各采样点含沙量均随沉降时间的增加而迅速减小,且在相同时段各采样点的含沙量基本相等,与采样点的位置无关;梭锥管内布置锥圈后,缩短了泥沙的垂直沉降距离和沉降时间,并且沉降到锥圈上的泥沙能快速汇集到浑水通道,达到了快速分离水沙的目的.
推荐文章
不平衡输沙含沙量垂线分布研究
不平衡输沙
含沙量
垂线分布
非饱和泥沙
扩散方程
数值解
破碎波作用下淤泥含沙量分布试验研究
淤泥质海岸
含沙量分布
破碎波
淤泥密度
螺旋管内油-水液液两相流流型
螺旋管
油-水液液两相流
流型
水平管内油水两相流流型转换特性
水平管流
油水两相流
流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梭锥管内水沙两相流流场及含沙量分布研究
来源期刊 人民黄河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水沙分离 含沙量 水沙两相流 锥圈 梭椎管
年,卷(期) 2013,(2) 所属期刊栏目 水文·泥沙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29
页数 4页 分类号 TV142
字数 351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1379.2013.02.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邱秀云 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131 1245 19.0 26.0
2 李琳 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93 384 11.0 13.0
3 杨海华 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35 100 5.0 8.0
4 王苗 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20 60 5.0 6.0
5 李卫鹏 3 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25)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5)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水沙分离
含沙量
水沙两相流
锥圈
梭椎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人民黄河
月刊
1000-1379
41-1128/TV
大16开
郑州市金水路11号《人民黄河》杂志社
194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081
总下载数(次)
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