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南京地区)传统民歌与大跃进民歌的关联及其变迁史可以反映文化赓续过程中文化记忆、文化想象这两个维度,以及二者间依凭、交互的'共生'关系。大跃进民歌的乌托邦想象由低到高地构建起从'自然、超自然'到'人造物、人'再到'意识形态话语'的价值序列,然而这一现代性想象却反讽地依靠那些被改造、被克服的故往的记忆资源进行表征和言说。流变中的民歌《茉莉花》负载着不同时代的文化想象,它们在后继时代成为特定的文化记忆,并与此前的记忆经验'层累'在一起。文化记忆能为特定历史情境中的文化想象提供经验性资源与非自觉的表征形式,特定时期的文化想象又可以'层累'性地转化为此后的文化记忆,甚至选择性地凸显或建构故往的记忆经验,二者间的这种动态关系可以被形象化为一个'共生环'。
推荐文章
论陕北民歌的文化意蕴和艺术特性
陕北民歌
文化意蕴
艺术特性
传统文化传承视域下的民歌教学探索
初中音乐
民歌教学
文化传承
策略
民歌演唱技巧之我见
民歌
演唱技巧
呼吸
语言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文化记忆—文化想象的“共生环”——基于南京民歌、“新民歌”的研究
来源期刊 文化研究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文化记忆 文化想象 “共生环” 南京民歌 新民歌运动
年,卷(期) 2013,(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8-326
页数 19页 分类号 J607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一超 复旦大学中文系 17 34 2.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文化记忆
文化想象
“共生环”
南京民歌
新民歌运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化研究
季刊
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华龙大厦B座1605室社会科
2-2985
200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9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8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