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1924年奥斯曼帝国终结后,埃及的阿拉伯民族主义与伊斯兰主义相继出现,阿拉伯民族主义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但到穆巴拉克后期,随着威权主义的兴起,民族主义走入末路。2011年埃及革命的最主要原因并不仅仅是经济因素或政治因素,埃及民众价值观认同的变化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深刻地影响其社会变革,也规定了埃及政治的未来走向。
推荐文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分析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
家风视角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家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现代困境
孙中山中华民族主义观与国情观的转换
孙中山
朱元璋
洪秀全
中华民族主义
中华爱国主义
转换
民族主义与桂林抗战文化
民族主义
抗战文化
桂林
时代特征
历史地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价值观认同视角下的埃及民族主义与伊斯兰主义之争
来源期刊 国际关系研究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阿拉伯之春 埃及革命 价值观认同 威权主义 伊斯兰主义
年,卷(期) 2013,(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7-105
页数 9页 分类号 D741.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依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政学院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阿拉伯之春
埃及革命
价值观认同
威权主义
伊斯兰主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际关系研究
双月刊
2095-5715
31-2085/D
大16开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上海社会科学院
4-898
201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22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