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石拱桥拱圈石之间的拼接界面往往是拱圈结构的薄弱处,决定着拱桥的安全性和承载力。该连接界面往往因其强度低而沿法向起裂并张开扩展,或沿切向发生相对滑移,此复杂的界面行为特性成为石拱桥承载力分析及安全性评估的难点。针对拱圈石连接缝处的起裂及裂缝扩展后结构非连续变形的复杂力学行为的模拟问题,采用多折线型黏聚区域模型描述拱圈石间界面滑动和拉裂破坏变形,并构造无厚度界面单元,形成考虑非连续变形效应的石拱桥极限承载力分析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对一石拱圈的破坏全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实现拱圈石块之间非连续变形的数值模拟,得到拱圈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及相应的破坏形态,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方法可以模拟石拱桥结构破坏的全过程,可用于石拱桥的承载能力分析及石拱桥结构脆性破坏的安全性评估。
推荐文章
区域承载力定量研究方法探讨
区域承载力
状态空间法
指标体系
可持续发展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区域
水资源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交通环境承载力研究
交通环境承载力
灰色预测模型
理论分析
环境因素
基于RAGA-PPPCA模型的区域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
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
投影寻踪主成分分析模型
综合评价
三江平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黏聚区域模型的石拱圈承载力分析方法研究
来源期刊 计算力学学报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石拱桥 承载能力 非连续变形 界面单元 黏聚区域模型
年,卷(期) 2013,(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简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41-848
页数 8页 分类号 U441.4|O345
字数 479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511/jslx201306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荣桥 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 18 121 4.0 11.0
2 林建平 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 40 464 13.0 20.0
3 汪劲丰 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 57 825 16.0 2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0)
共引文献  (75)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石拱桥
承载能力
非连续变形
界面单元
黏聚区域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计算力学学报
双月刊
1007-4708
21-1373/O3
大16开
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大连理工大学校内)
8-180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8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4617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