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羌族聚居区是灾后重建中羌族文化传承与现代变迁的关键区域.以 SPSS19.0处理数据,分析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考察当地居民对羌寨重建及羌族文化的认识.以“1”为一个步长,将羌族文化感知因子划分为3个分值段,并以受访对象“基本或完全同意”相应选项的累积百分比来表征此分值段内因子的强度含义.调研显示,羌族居民对于羌寨重建基本呈肯定的态度,其民族文化及身份的认同感较强烈.羌族聚居区重建基本符合羌族文化空间重构的需要,部分聚居区异地重建或原址重建与羌族文化传承之间存在冲突,加速了羌族文化的现代变迁进程,不利于羌族文化原真性、完整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结论有助于认识多元文化背景下羌族文化对异地重建的适应性问题,为羌族文化空间重构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推荐文章
羌族刺绣的社会文化功能与传承
羌族刺绣
社会文化功能
现状与传承
西北贫困民族聚居区学校体育发展对策建议
西北地区
贫困地区
民族聚居区
学校体育
武陵山民族聚居区民生体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武陵山民族聚居区
民生体育
民族文化
全民健身
羌族文化灾后重建评介:立体范式
羌族文化
灾后重建
立体范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羌族聚居区灾后重建中民族文化的传承研究
来源期刊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学科 社会科学
关键词 民族文化 羌族聚居区 汶川地震
年,卷(期) 2013,(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41
页数 分类号 C957
字数 509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唐勇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55 347 10.0 17.0
2 钟洁 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25 241 7.0 15.0
3 梅燕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34 353 9.0 1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4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5)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8)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民族文化
羌族聚居区
汶川地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1004-941X
42-1328/C
中国恩施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8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446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