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多楔带的刚度、阻尼系数和带-轮间的摩擦系数是单根多楔带驱动系统动态特性计算分析的重要参数.以汽车用6 PK型多楔带为研究对象,测量了带的纵向静态和动态特性、弯曲刚度和带-轮间的摩擦系数.分析了带长、初始张力、激振振幅和激励频率对带的纵向动刚度和阻尼系数特性的影响,建立了表征带的纵向动刚度和阻尼系数与带长、初始张力、激振振幅和激励频率关系的多项式模型和指数函数模型.采用力锤激振的方法,测试带横向方向共振频率,通过最小二乘方法计算得到带的弯曲刚度,并分析了带的长度对带弯曲刚度的影响.测试并研究带的初始张力、带-轮间的包角和轮的转速对带-轮间摩擦系数的影响,得到汽车发动机前端附件驱动系统中带-轮间摩擦系数的取值范围.
推荐文章
多楔带动态数据采集方法的研究
多楔带
数字图像处理
人工标志点
潮湿状态下陶瓷地砖摩擦系数测试方法探讨
陶瓷砖
防滑性能
动摩擦系数
不同摩擦系数的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性能分析?
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
有限元分析
等效应力
刚度特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多楔带动态特性及带-轮间摩擦系数的测试分析
来源期刊 振动、测试与诊断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多楔带 刚度和阻尼系数 带-轮间摩擦系数 实测分析
年,卷(期) 2013,(4)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8-596
页数 9页 分类号 TH132.3|TK423.42
字数 578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上官文斌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172 1811 26.0 35.0
5 段小成 25 284 8.0 16.0
6 曾祥坤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4 28 3.0 4.0
7 王亚杰 3 36 3.0 3.0
8 刘泰凯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4 84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9)
共引文献  (28)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多楔带
刚度和阻尼系数
带-轮间摩擦系数
实测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振动、测试与诊断
双月刊
1004-6801
32-1361/V
南京市御道街29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37
总下载数(次)
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