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对具有Anderson结构的稀土元素钼系化合物进行电化学表征.方法 采用电化学工作站三电极体系.结果 首先合成了母核Na3[CrMo6O24H6]·8H2O,分别采用玻碳电极和制备的碳糊电极进行电化学表征.其次分别制备了Ce[CrMo6O24H6]、Sm[CrMo6O24H6]、Eu[CrMo6O24H6]的碳糊电极,测定了它们的循环伏安图.结论 从循环伏安图中看出,使用两种电极时Na3[CrMo6O24H6]的氧化还原行为相似,均是单电子的一步不可逆还原.三种化合物的氧化还原行为与母核相似,说明这三种化合物均经历单电子的一步不可逆还原过程.
推荐文章
卟啉及过渡金属卟啉的电化学性质
金属卟啉
取代基
循环伏安
卟啉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卟啉
单体
低聚物
电化学性质
TBHQ的电化学性质研究
TBHQ
循环伏安扫描
峰电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Anderson结构钼系过渡金属稀土盐的电化学性质研究
来源期刊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Anderson结构 电化学表征 循环伏安
年,卷(期) 2013,(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5-418
页数 4页 分类号 O614
字数 219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3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Anderson结构
电化学表征
循环伏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双月刊
1673-2995
22-1368/R
大16开
吉林市吉林大街5号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647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987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