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是影响酸压效果和评价酸液性能的重要指标.根据API行业标准,利用酸蚀裂缝导流装置室内开展了地面交联酸及其闭合酸化后裂缝导流能力的测试.结果表明,闭合压力40 MPa时地面交联酸的酸蚀裂缝导流能力为150μm2·cm,55 MPa时依然在80μm2·cm以上;地面交联酸酸压后经过闭合酸化,40 MPa下酸蚀裂缝导流能力为269μm2·cm,较未闭合酸化前提高了1.7倍;酸岩反应后的溶蚀形态好,沟槽明显,深度多在0.5~4.5 mm,可承载高闭合压力和提高长期导流能力;同时,其导流能力值远高于5级普通酸和5级稠化酸,显示出更为优良的液体性能.
推荐文章
高温地面交联酸酸液交联剂的研制
碳酸盐岩储层
交联酸
酸压
交联剂
有机锆
高温
酸蚀裂缝表面特征:酸化对裂缝导流能力的意义
裂缝
酸化压裂
导流能力
表面轮廓仪
特征
地面交联冻胶酸体系
地面交联
酸压
冻胶酸
缓速
可携砂交联酸体系的研制与导流能力表征
交联酸
导流能力
数字化表征
携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地面交联酸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研究
来源期刊 石油钻采工艺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地面交联酸 酸蚀裂缝 导流能力 酸岩反应 模拟实验
年,卷(期) 2013,(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9-81
页数 分类号 TE357.2
字数 238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蒋建方 中国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研究院 20 200 8.0 13.0
2 张祖国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油工程技术研究所 10 32 4.0 5.0
3 朱娜 中国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研究院 2 9 1.0 2.0
4 邓永红 2 15 2.0 2.0
5 林宏涛 1 9 1.0 1.0
6 陈伟 1 9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5)
共引文献  (6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32)
二级引证文献  (26)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面交联酸
酸蚀裂缝
导流能力
酸岩反应
模拟实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钻采工艺
双月刊
1000-7393
13-1072/TE
大16开
河北省任丘市华北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87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60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