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新《语文课程标准》针对文言虚词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作用。细致梳理2013年各地中考试题,我们可以看到考查到的文言虚词大致有这几类:一是起指代作用的虚词,如“之”“其”“何”等;二是起组合作用的虚词,如“以”“于”“为”等;三是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如“而”“则”“乃”等;四是起语气作用的虚词,如“也”“乎”“夫”“焉”等。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虚词有“之”“而”“以”“于”等。
推荐文章
高中文言虚词教学指导
文言虚词
高中语文
授人以渔
知识迁移
文言虚词详勘详解小结
文言虚词
认知规律
宾语前置
固定格式
高中文言文虚词教法摭谈
高中语文
文言虚词
宾语前置
知识迁移
初中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学习
初中文言文
实词
虚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文言虚词复习要点
来源期刊 中华活页文选(初三)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文言虚词 复习要点 《语文课程标准》 词的意义 中考试题 出现频率 “之” “于”
年,卷(期) 2013,(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2-87
页数 6页 分类号 G63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文言虚词
复习要点
《语文课程标准》
词的意义
中考试题
出现频率
“之”
“于”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活页文选:初三
月刊
1009-7260
11-4586/G4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18-351
出版文献量(篇)
3072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