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桐柏造山带高压变质地体主要由两个高压岩片(Ⅰ和Ⅱ)及其北侧的绿片岩相构造混杂岩带和南侧的蓝片岩-绿片岩带构成.高压岩片Ⅰ以北、南两条低温榴辉岩带为代表,构成桐柏山背形构造的两翼;高压岩片Ⅱ以桐柏杂岩中早白垩纪片麻状花岗岩内含有退变榴辉岩的变质岩包体为代表,构成桐柏山背形构造的核部.综合U-Pb,Lu-Hf,Rb-Sr和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高压岩片Ⅰ的峰期变质年龄为255 Ma,高压岩片Ⅱ的主期变质作用发生在232~220 Ma,北侧构造混杂岩带的变质年龄为256 Ma.这种沿造山带横向上不同岩片的穿时性在红安-大别-苏鲁造山带高压/超高压变质岩中普遍存在,可以用同俯冲拆离/折返的构造模型来解释.不仅如此,桐柏造山带高压岩片Ⅰ的变质时间比红安造山带与之对应的高压岩片约早15 Myr,表明同一岩片在造山带纵向上可能也存在穿时性,采用翘翘板式俯冲/折返模型可以解释这种年代学差异以及华南陆块向西俯冲变浅的原因.
推荐文章
浅变质岩在示踪大别-苏鲁造山带大陆板块俯冲与折返过程中的意义
加积楔
大陆板块
浅变质岩
高压变质岩
大别-苏鲁造山带
豫西荥阳陆相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微生物成因构造(MISS)及其地质意义
微生物成因构造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
陆相生态系
豫西
中天山雅满苏一带三叠纪花岗岩时代讨论
三叠纪
侵入岩
岩石化学
锆石
同位素测年
三叠纪年代地层与生物复苏
古、中生代之交转折期
生物灭绝与复苏
年代地层
早三叠世
安徽巢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陆岩板俯冲与折返的穿时性:桐柏造山带晚二叠-三叠纪高压变质地体提供的制约
来源期刊 科学通报 学科
关键词 晚二叠-三叠纪 同俯冲拆离与折返 翘翘板式俯冲与折返 高压变质地体 桐柏造山带
年,卷(期) 2013,(23) 所属期刊栏目 进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51-2258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007/s11434-013-6067-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晓春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78 1035 18.0 29.0
2 李三忠 68 1235 19.0 34.0
3 江博明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42)
共引文献  (325)
参考文献  (4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3(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1994(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5(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6(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2)
1997(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8(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7)
1999(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01(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02(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4)
2003(4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9)
2004(3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05(5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7)
2006(4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07(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7)
2008(3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9(2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0(1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1(17)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晚二叠-三叠纪
同俯冲拆离与折返
翘翘板式俯冲与折返
高压变质地体
桐柏造山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科学通报
旬刊
0023-074X
11-1784/N
大16开
北京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80-213
195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87
总下载数(次)
74
总被引数(次)
20401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