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目的 探讨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IFG)者的内皮功能改变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肥胖标准(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0 cm为肥胖)分为肥胖和非肥胖组,选择I-IFG者60例(非肥胖即C1亚组28例,肥胖即C2亚组32例)与糖耐量正常者142例(非肥胖即N1亚组75例,肥胖即N2亚组67例)做比较,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0 min、10 min、20 min、30 min、60 min、120 min血糖、免疫活性胰岛素,同时检测空腹血脂、游离脂肪酸、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内皮素(SET),留取晨尿测定尿内皮素(UET)与微量清蛋白(MUA),记录糖尿病家族史并观察血压、身高和体质量,测定肱动脉休息时、加压及服用硝酸甘油后的内径变化.结果 I-IFG与糖耐量正常者比较,校正性别、年龄后,MUA、hs-CRP、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D)和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I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T和UE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2亚组与N2亚组比较EDD、EID和MU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T及UE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1亚组与N1亚组比较SET和UE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以内皮指标为应变量能进入方程的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血压、脂代谢、血糖及胰岛分泌功能等指标.结论 I-IFG肥胖者以大血管内皮改变为主,同时有微血管内皮改变;非肥胖者以微血管内皮改变为主.糖尿病家族史和代谢性因素诸如肥胖、血压增高、脂代谢紊乱、血糖增高和胰岛功能的改变等是I-IFG者内皮功能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推荐文章
广西人群空腹血糖受损危险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空腹血糖受损
糖尿病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单纯空腹血糖受损者内皮功能改变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学科
关键词 空腹血糖受损 肥胖 内皮功能 危险因素 代谢
年,卷(期) 2013,(3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44-4048,4061
页数 6页 分类号 R349.1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3.12.01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55)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4)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空腹血糖受损
肥胖
内皮功能
危险因素
代谢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全科医学
旬刊
1007-9572
13-1222/R
大16开
1998-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1368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