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得到江淮流域1961—2011年前冬持续时间,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并进一步探究它与后期江淮流域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江淮流域前冬持续时间存在着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前冬持续时间显著偏长年份比偏短年份的前冬温度低、气压高、北风强,表明温度、气压、经向风可能是反映江淮流域前冬持续时间的关键因子,且不同区域各气象要素对季节长度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1961—2011年江淮流域前冬持续时间与该区域夏季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统计分析亦发现,前冬持续时间显著偏长(偏短)的代表年份中,夏季降水以偏多(偏少)为主;对典型代表年份环流场进行合成分析发现,前冬持续时间显著偏长时,乌拉尔山与鄂霍次克海地区夏季易形成阻塞形势,进而会对江淮流域夏季降水产生影响;最后利用奇异值分解从空间场相关的角度探讨了两者的联系,发现江淮流域夏季降水与前冬持续时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关系.
推荐文章
江淮流域夏季持续性强降水的低频特征分析
持续性强降水
低频振荡
大气环流
夏季热带对流对江淮流域降水的影响
对流活动
副热带高压
OLR
江淮流域夏季强降水事件的主导模态
变化模态
强降水
江淮流域
夏季
应用统计降尺度方法预估江淮流域未来降水
统计降尺度
降水
支持向量机
江淮流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对前冬持续时间长短的响应
来源期刊 物理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江淮流域 季节划分 前冬持续时间 夏季降水
年,卷(期) 2013,(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7-525
页数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498/aps.62.0692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丽娟 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60 1104 19.0 31.0
2 支蓉 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35 480 12.0 20.0
3 苏涛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4 21 3.0 4.0
4 张世轩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11 278 8.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1)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江淮流域
季节划分
前冬持续时间
夏季降水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物理学报
半月刊
1000-3290
11-1958/O4
大16开
北京603信箱
2-425
193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474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1746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