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纳米氧化锌暴露下大肠杆菌的生长、胞内活性氧簇(ROS)水平以及酶活性的变化,研究了纳米氧化锌对大肠杆菌的毒性效应以及可能的毒性机制.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能够抑制大肠杆菌的细胞生长;纳米氧化锌浓度越高,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越大,其半效应浓度(EC50)为251 mg/L.在纳米氧化锌暴露下的大肠杆菌的细胞中ROS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升高,而细胞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升高.这说明氧化损伤是纳米氧化锌的重要毒性机制,同时大肠杆菌能够通过提高酶活性对纳米ZnO暴露做出应激的反应以减轻其对细胞造成的伤害.
推荐文章
纳米氧化锌对大鼠肝及肝癌细胞的毒性效应
氧化锌纳米颗粒
细胞毒性
活性氧
谷胱甘肽
低浓度微纳米氧化锌对中华圆田螺的生态毒性
微米氧化锌
纳米氧化锌
自由基
抗氧化系统
中华圆田螺
纳米银对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及其机制
纳米银
大肠杆菌
抗菌作用
纳米氧化锌不同制备方法对抑菌性能的影响研究
纳米氧化锌
均匀沉淀法
直接沉淀法
抑菌
工业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氧化锌纳米颗粒对大肠杆菌的毒性效应及机制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锌 大肠杆菌 EC50 活性氧簇 酶活
年,卷(期) 2013,(9) 所属期刊栏目 动物科学·饲料科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19-3922
页数 4页 分类号 S182
字数 420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肖琳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50 697 15.0 25.0
2 葛钼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1 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0)
共引文献  (53)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6)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2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9(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0(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1(11)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纳米氧化锌
大肠杆菌
EC50
活性氧簇
酶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17-6611
34-1076/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26-20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281
总下载数(次)
2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