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研究的是“有+NP”短语的语义偏移现象.在对心理期待的正向期待与负向期待重新定义的基础上,文章从形式与意义结合的角度,分析了构成“有+NP”短语的两个要素对语义的影响,解释了其语义偏移的成因及正向偏移与负向偏移数量上的不对称现象.文章的结论是:“有+NP”正向偏移是表示“领有、具有”义的动词“有”字固有表好表多的语义倾向所致;而“有+NP”的负向偏移,或由名词的语义倾向造成,或由表示“出现、存在”的动词“有”造成.与表意相近的其他格式相比,“有+NP”是一种弱主观性表达格式,说话者选择“有+NP”来表达其褒贬态度,是遵循了言语交际的“含蓄原则”.
推荐文章
古诗的“含蓄”手法
叙述
议论
象征
虚写
从语用原则看广告预设
广告预设
经济原则
礼貌原则
顺应原则
从混沌现象看物理与经济关系
混沌
混沌系统
经济物理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含蓄原则”看“有+NP”的语义偏移现象
来源期刊 中国语言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有+NP”短语 语义偏移 含蓄原则 心理期待
年,卷(期) 2014,(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8-145
页数 18页 分类号
字数 1594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温锁林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43 204 8.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
共引文献  (19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有+NP”短语
语义偏移
含蓄原则
心理期待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语言学报
不定期
16开
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8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7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