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解高速铁路产生的杂散电流是否含有直流成分,近期在成都-都江堰高速铁路某段进行了杂散电流测试,通过测量机车通过时走行轨附近的地表直流电位梯度,来判断直流杂散电流的强度及其变化规律。测试结果表明当该高速铁路供电段有机车通过时,轨道附近存在非常明显的直流杂散电流,距轨道10 m处最大地电位梯度可达120 mV/m,30 m处最低为2 mV/m,地电位梯度在垂直轨道的方向上变化较大,测试点的最大地电位梯度并不出现在机车通过该测试点时,而是存在一个延迟时间。根据测试结果,建议高速铁路的轨道要注意防止直流杂散电流的腐蚀,并且高速铁路附近的埋地金属管网,有必要采取防止直流杂散电流腐蚀的措施。同时测试结果也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高速铁路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直流性质的杂散电流?该测试结果将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依据。
推荐文章
直流接地极引起的高速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直流电流计算
直流输电
接地极
高速铁路
泄漏电流密度
综合接地系统
电腐蚀
直流杂散电流对埋地管道电位干扰研究
埋地管道
直流杂散电流
电位干扰
仿真软件
模拟验证
杂散电流腐蚀与防护
输油管道
杂散电流腐蚀
防护措施
油气管道受直流杂散电流影响规律及防护措施研究
管道
直流杂散电流
干扰
防护
接地极
管道电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速铁路附近直流杂散电流测试研究
来源期刊 高速铁路技术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直流杂散电流 高速铁路 电位梯度 测试
年,卷(期) 2014,(5)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探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17
页数 4页 分类号 U228.6
字数 194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峰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92 351 10.0 14.0
2 于凯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13 56 5.0 7.0
3 严加斌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3 35 2.0 3.0
4 邱日强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15 42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59)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2)
19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直流杂散电流
高速铁路
电位梯度
测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速铁路技术
双月刊
1674-8247
51-1730/U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通锦路3号
62-124
201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55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346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