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溜砂坡灾害是我国西部山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属于广义滑坡中一种特殊类型.我国西藏东南部的溜砂灾害十分发育,危害严重.典型的溜砂坡通常经历碎屑和砂粒的产生、溜动以及在坡脚堆积三个过程.在溜砂坡的形成过程中除重力作用外,发挥主导作用的是物理风化作用.同时,溜砂坡是特殊的环境条件下的产物,研究区溜砂坡多发生于6 000年BP以来,对应于中国石笋记录的季风区在早全新世以来降雨量的减小,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溜砂坡可按其砂源形成模式、发育地貌部位与溜砂特征分为原生型溜砂坡和再生型溜砂坡两大类.其中原生型溜砂坡适宜采用避让与清除、排砂工程与拦砂工程等措施,而再生型溜砂坡则应采用砂源区控制工程、固砂工程及拦砂工程等措施.
推荐文章
川藏公路中坝段溜砂坡形成与防治对策
溜砂坡
形成机理
防治对策
川藏公路
粒状碎屑溜砂坡桩板墙加固防护技术
粒状碎屑溜砂坡
加固防护
桩板墙
天山北麓溜砂坡分布特征及易发性研究
溜砂坡
分布特征
AHP-模糊综合评价法
易发性评价
天山北麓
粒状碎屑溜砂坡的形成和基本特征研究(溜砂坡系列研究之一)
粒状碎屑溜砂坡
形成条件
天然休止角
双因素方差分析
线性回归方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藏东南溜砂坡的发育特征与防治
来源期刊 灾害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溜砂坡 物理风化 原生型 再生型 藏东南
年,卷(期) 2014,(1) 所属期刊栏目 预测·防治与对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51
页数 5页 分类号 P64|X43
字数 441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811X.2014.01.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天军 4 21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8)
共引文献  (56)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42)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溜砂坡
物理风化
原生型
再生型
藏东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灾害学
季刊
1000-811X
61-1097/P
大16开
西安市边家村水文巷4号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74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357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