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热力耦合方法研究了铜层厚度和冷却水道间距对铜-钢复合冷却壁温度及应力分布的影响.以1:1比例铜-钢复合冷却壁进行了热态试验,测试了铜-钢复合冷却壁温度分布,计算了热态试验条件下铜-钢复合冷却壁的温度分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计算结果显示,铜-钢复合冷却壁铜层厚度增加,壁体最高温度和最大等效应力减少,铜层厚度上限值为70 mm;冷却水道间距减少可以降低壁体最高温度和最大等效应力,当冷却水道间距小于220 mm时,减少冷却水道间距对降低壁体最高温度和最大等效应力作用较小.铜层厚度为60 mm,冷却水道间距为220 mm的铜-钢复合冷却壁在高炉热负荷较高区域工作不易发生塑性变形损坏.
推荐文章
高炉冷却器传热分析
高炉冷却器
传热
温度场分布
高炉铜冷却壁温度场数值模拟及其挂渣分析
高炉
铜冷却壁
温度场
渣皮
铜-钢双金属杆的基本力学性能分析
铜-钢双金属杆
电镀
拉伸
压缩
冲击韧性
铜冷却壁的有限元分析
有限元分析
铜冷却壁
应力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炉用铜-钢复合冷却壁传热及力学性能分析
来源期刊 材料与冶金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铜-钢复合冷却壁 温度场 热力耦合分析 高炉
年,卷(期) 2014,(4) 所属期刊栏目 博士生论坛(冶金学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7-251,271
页数 6页 分类号 TF572
字数 428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程树森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132 841 16.0 22.0
2 刘奇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8 27 3.0 5.0
3 牛建平 7 22 3.0 4.0
4 刘东东 4 13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2)
共引文献  (47)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铜-钢复合冷却壁
温度场
热力耦合分析
高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材料与冶金学报
季刊
1671-6620
21-1473/TF
大16开
沈阳市文化路东北大学114信箱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55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816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