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引言 20世纪60年代,我们的语言已经能够将诗歌原汁原味地体现出来,不管是以往的中国诗歌,还是本世纪的诗歌。尤其是英语诗歌中的意象派诗,为翻译带来了更大的方便。庞德的第一个声明是相当大胆的:他称“我们的诗歌”,在20世纪后期作为一个整体,已经“自我适应”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推荐文章
梧桐意象解读
诗歌
教学
赏析
梧桐
意象
意象解读与语篇连贯
意象
连贯
认知
解读
唐人诗歌作品中的"灵芝"意象
唐人诗歌
'灵芝'意象
文化意蕴
The Jewel Stair's Grievance(《玉阶之怨》) 视觉意象的美学解读
视觉意象
美学解读
<玉阶之怨>
<玉阶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庞德对中国作品意象派的解读
来源期刊 芒种:下半月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中国作品 意象派 庞德 中国诗歌 解读 20世纪 书面语言 60年代
年,卷(期) 2014,(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3-114
页数 2页 分类号 I05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佐玲 3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国作品
意象派
庞德
中国诗歌
解读
20世纪
书面语言
60年代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芒种:下半月
月刊
1003-9309
21-1040/I
沈阳市和平区北三经街66号
8-318
出版文献量(篇)
5768
总下载数(次)
63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