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头颈部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8例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经验进行探讨。结果8例患者主要以声嘶和颈部包块为特点,其中7单发,1为多发副神经节瘤,7例为良性副神经节瘤,1例伴有淋巴结转移。散发患者7例,1例为家族性发病。6例肿瘤位于颈动脉分叉和颈静脉孔之间的上颈部或局限于颈静脉孔区,2例为咽旁的巨大肿瘤且其中1例伴有颅内侵犯,1例多发副神经节瘤患者同时伴有颈动脉体瘤。5例患者进行了琥珀酸脱氢酶相关基因筛查,3例患者携带有突变。结论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与颈动脉体瘤和颈静脉球瘤有相似之处,需加以鉴别。CTA和增强MRI对定性诊断有价值,增强MRI和颞骨CT则能提供较多的手术所需信息。根据肿瘤位置的不同,选择颈侧入路或辅以Fisch A型颞下窝入路切除肿瘤。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有一定恶性倾向,需注意全身筛查和随访以及家系检查。
推荐文章
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口腔病理
迷走神经
副神经节瘤
颈部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副神经节瘤
迷走神经
头颈部肿瘤
头颈部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
副神经节瘤
病理
免疫组化
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诊疗分析及文献复习
迷走神经
副神经节瘤
诊断
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头颈部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的诊断与治疗
来源期刊 中华耳科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副神经节瘤 迷走神经 声带麻痹 头颈部肿物 琥珀酸脱氢酶
年,卷(期) 2014,(3) 所属期刊栏目 面神经专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6-360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45.12|Q429.7
字数 612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2922.2014.03.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亓放 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 7 1.0 2.0
2 李五一 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1 137 6.0 11.0
3 霍红 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3 22 2.0 3.0
4 高志强 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1 36 3.0 6.0
5 查洋 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 7 1.0 1.0
6 陈兴明 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 10 2.0 2.0
7 冯国栋 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 7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8)
二级引证文献  (9)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副神经节瘤
迷走神经
声带麻痹
头颈部肿物
琥珀酸脱氢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耳科学杂志
双月刊
1672-2922
11-4882/R
16开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82-114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1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55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