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外源性腐胺对大鼠肝功能和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将90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10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低剂量腐胺组40只、高剂量腐胺组40只.后2组大鼠分别按25、50 μg/g剂量,腹腔注射2.5、5.0 g/L腐胺溶液约2 mL.对照组于注射后24 h,另2组分别于注射后24、48、72、96 h,每组取10只大鼠处死,心脏采血测定血清中ALT、AST含量;摘取肝脏大体观察并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细胞凋亡指数(AI).对数据行3组间及组内各时相点单因素方差分析或Welch检验,两两比较行LSD或Dunnett T3检验;另行低、高剂量腐胺组两因素析因设计方差分析. 结果 (1)3组大鼠肝脏大体观察无明显异常.对照组大鼠肝组织形态正常;低、高剂量腐胺组大鼠肝组织偶见轻微水肿,未见坏死细胞.(2)低剂量腐胺组大鼠注射后24、48、96 h的ALT含量与注射后72、96 h的AST含量分别为(38±10)、(45±6)、(34±4)、(207±18)、(196±19) U/L,高剂量腐胺组大鼠注射后72、96 h的ALT含量与注射后24、72、96 h的AST含量分别为(38±6)、(48±5)、(213±43)、(209±40)、(230±29) U/L,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注射后24 h的(29±5)、(163±42) U/L(P值均小于0.01).低、高剂量腐胺组大鼠注射后48、72、96 h ALT含量以及注射后96 h AST含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与组内注射后24 h比较,低剂量腐胺组大鼠注射后48 h与高剂量腐胺组大鼠注射后96 h ALT含量显著增高(P值均小于0.05),低剂量腐胺组大鼠注射后48、72、96 h与高剂量腐胺组大鼠注射后48 h AST含量显著增高或降低(P值均小于0.05).低、高剂量腐胺组析因分析显示,不同腐胺浓度对ALT含量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1,P=0.974),但对AST含量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F=12.21,P =0.001).(3)低剂量腐胺组大鼠注射后24、48、72 h的AI值分别为(5.69±0.38)%、(13.80±1.66)%、(11.56±1.74)%,高剂量腐胺组大鼠注射后72、96 h的AI值分别为(10.29±1.43)%、(15.29±1.4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注射后24 h的(3.50±0.30)%(P值均小于0.01).低、高剂量腐胺组大鼠注射后24、48、96 h AI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与组内注射后24 h比较,低、高剂量腐胺组大鼠注射后48、72、96 h AI值显著增高或降低(P值均小于0.05).低、高剂量腐胺组析因分析显示,不同腐胺浓度及作用时间对AI值的影响均存在明显差异(F值分别为22.95、130.44,P值均小于0.01). 结论 按25、50 μg/g剂量腹腔注射外源性腐胺可导致大鼠一定程度的肝功能损害,诱导肝细胞异常凋亡.腐胺剂量越高,作用时间越长,造成的损害和凋亡程度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