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测定机体可感受艾灸热源阈值距离与可感受艾灸热源移动频率。方法:均采用江西热敏灸艾条,实验观察30例健康志愿者大椎穴处可感受艾灸热源距离阈值。实验2以约30次/min与约60次/min的频率做垂直往返运动,观察60例健康志愿者大椎穴处能否感受到艾灸热源的运动。结果:实验30例可感受艾灸热源距离阈值测定组中,可感受最近距离为9cm ,平均距离为14.9cm。实验260例可感受艾灸热源移动频率测定组中,30次/分组中全部可感受热源的移动,60次/min组中7例不能感受到热源移动。结论:若以约30次/min的变化频率,14.9cm的变化距离来进行雀啄灸,机体可感受到艾灸热源位置移动变化。
推荐文章
心理感受性研究综述
心理感受性
研究领域
测量
雀啄灸的源流与展望
雀啄灸
朱琏
临床适应证
源流
展望
不同催眠感受性个体脑电图半球优势的差异
学生
催眠术
脑电描记术
半球优势
大脑
雀啄灸配合"内地仓"点刺放血治疗顽固性面瘫42例
雀啄灸
点刺放血
面瘫
House-Brackmann分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雀啄灸热源不同频率感受性差异30例
来源期刊 陕西中医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闸门学说 艾灸疗法 雀啄灸 镇痛
年,卷(期) 2014,(6) 所属期刊栏目 【针灸经络】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33-734
页数 2页 分类号 R245
字数 179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7369.2014.06.06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日新 195 3047 29.0 50.0
2 万兆新 3 9 2.0 3.0
3 苏同生 1 3 1.0 1.0
4 强军 2 3 1.0 1.0
5 纪昌春 3 7 2.0 2.0
6 齐琳婧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7)
196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闸门学说
艾灸疗法
雀啄灸
镇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陕西中医
月刊
1000-7369
61-1105/R
大16开
西安市西华门2号
52-24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163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1209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