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D二聚体水平(D-D)和脑利钠肽(BNP)对心源性血栓型缺血性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TOAST分型方法对15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病因学分型:心源性血栓型(CE)36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58例和小血管闭塞型(SAO)5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行D-D和BNP含量测定.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组间各临床和生化指标的差异性,绘制ROC曲线,评估D-D、BNP和两者联合对CE的诊断价值.结果 CE组D-D和BNP水平高于其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以D-D水平来预测CE,其曲线下面积为0.760(P =0.004),诊断灵敏度为64.29%,特异度为82.93%.以BNP水平来预测CE,其曲线下面积为0.861 (P <0.001),诊断灵敏度为80.56%,特异度为75.44%.联合D-D和BNP水平来预测CE,其曲线下面积为0.901 (P <0.001).结论 联合检测D-D和BNP对CE的诊断具有较高准确性.
推荐文章
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急性缺血性结肠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结肠炎,缺血性
D-二聚体
诊断
微粒子酶免分析法
D-二聚体水平对缺血性卒中临床亚型的预测价值
缺血性卒中
D-二聚体
心源性血栓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D二聚体联合脑利钠肽对诊断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的价值
来源期刊 血栓与止血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D二聚体 脑利钠肽 心源性血栓型
年,卷(期) 2014,(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1-28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43
字数 218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解龙昌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35 106 5.0 9.0
2 叶珊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病科 3 12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6)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缺血性卒中
D二聚体
脑利钠肽
心源性血栓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血栓与止血学
双月刊
1009-6213
44-1513/R
广州昌岗东路250号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27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45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