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1996年,发展心理学者Lamb于伦敦“公共政策研究协会”所主办的“男人与其子女”(men and their children)学术研讨会上指出,父亲温暖与亲密的情感表现才是真正影响子女发展的关键,与父亲有亲密关系的孩子有较佳的身心发展。然在目前父亲实际参与父职普遍缺乏的情况下,父子间的感情恐未臻理想,对于子女的发展势必有所影响,其状况值得关注且有深加探讨的必要。孝道观是一套子女以父母为主要对象的社会态度(杨国枢,1988),且长久以来就是华人社会的伦理核心,对于亲子关系始终有着深远的影响。孝道观较强者。会因为其对父母有感恩回报的心意,在生活协助、陪伴体恤、聊系安心及文化反哺等子职方面,实践较高,因而会有较佳的父子亲密感。据此应可推论子女的孝道观对于父子感情能有预测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尝试探讨孝道观与父子感情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其关系是否会因子女性别、年龄、学历、与父亲年龄的差距及父亲学历之不同而有差别,期望结果能有助于推展子职教育的参考。本研究分析的对象系采自“华人家庭动态数据库”中三个主要样本文件(R11999、R12000及R12003),总计4105位。研究工具为动态数据库调查问卷中所包含九题之“孝道观”量表。父子感情则采用问卷“关系评估”中“您与父亲的感情”的反应,为五等量尺,从“感情很不好”至“感情非常好”分为五等,记分时根据其反应.分别给予1至5的分数。研究结果发现孝道观对父子感情虽有显著预测力。但预测力并不很高。调节变项中除年龄有显著调节作用,亦即,孝道观对父子感情的关系会因子女年龄不同而有差别,其中以56至65岁组的预测力较低。其余之调节变项均无调节作用,显示孝道观对父子感情的关系不会因为子女性别、学历
推荐文章
传统孝道之审视
移孝作忠
老年本位
陶冶人性
当代大学生孝道观的现状与对策探索
孝道文化
大学生
中华传统文化
道是无情却有情--浅析贾政宝玉父子间的矛盾冲突
红楼梦
贾氏父子
矛盾冲突
分析
传统孝道之审视
移孝作忠
老年本位
陶冶人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孝道观与父子感情间关系之探讨
来源期刊 中国家庭教育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孝道观 父子感情 调节作用
年,卷(期) zgjxhzjy_2014,(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34
页数 7页 分类号 G40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再明 嘉义大学辅导与咨商学系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孝道观
父子感情
调节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家校合作教育
季刊
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东北师大田家炳书
出版文献量(篇)
1426
总下载数(次)
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