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发展心理学者Lamb于伦敦“公共政策研究协会”所主办的“男人与其子女”(men and their children)学术研讨会上指出,父亲温暖与亲密的情感表现才是真正影响子女发展的关键,与父亲有亲密关系的孩子有较佳的身心发展。然在目前父亲实际参与父职普遍缺乏的情况下,父子间的感情恐未臻理想,对于子女的发展势必有所影响,其状况值得关注且有深加探讨的必要。孝道观是一套子女以父母为主要对象的社会态度(杨国枢,1988),且长久以来就是华人社会的伦理核心,对于亲子关系始终有着深远的影响。孝道观较强者。会因为其对父母有感恩回报的心意,在生活协助、陪伴体恤、聊系安心及文化反哺等子职方面,实践较高,因而会有较佳的父子亲密感。据此应可推论子女的孝道观对于父子感情能有预测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尝试探讨孝道观与父子感情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其关系是否会因子女性别、年龄、学历、与父亲年龄的差距及父亲学历之不同而有差别,期望结果能有助于推展子职教育的参考。本研究分析的对象系采自“华人家庭动态数据库”中三个主要样本文件(R11999、R12000及R12003),总计4105位。研究工具为动态数据库调查问卷中所包含九题之“孝道观”量表。父子感情则采用问卷“关系评估”中“您与父亲的感情”的反应,为五等量尺,从“感情很不好”至“感情非常好”分为五等,记分时根据其反应.分别给予1至5的分数。研究结果发现孝道观对父子感情虽有显著预测力。但预测力并不很高。调节变项中除年龄有显著调节作用,亦即,孝道观对父子感情的关系会因子女年龄不同而有差别,其中以56至65岁组的预测力较低。其余之调节变项均无调节作用,显示孝道观对父子感情的关系不会因为子女性别、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