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王馥芳在7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报》上撰文表示,公众对“隐喻”的浓厚兴趣或许源自两点:隐喻性语言令人着迷,充满想象力和新奇意象;在理解上,我们总能借助具体事物的某些性状或特征来理解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但作为一种认知分析工具,“概念隐喻”的“短板”在于,其对概念理解的“不完全性”可能导致认知上的“误导”。
推荐文章
ARPA局限性分析
ARPA
局限性
避碰
论相对论时空理论的局限性
动子
类光子
相对论
以太
时空模型
儿童局限性硬皮病的临床特点
儿童
局限性硬皮病
临床特点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王馥芳撰文谈“概念隐喻理论的认知局限性”
来源期刊 陕西教育:高教版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概念隐喻理论 认知局限 大学教授 分析工具 “误导” 不完全性 概念理解 社会科
年,卷(期) 2014,(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26
页数 2页 分类号 G64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概念隐喻理论
认知局限
大学教授
分析工具
“误导”
不完全性
概念理解
社会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陕西教育:高教版
月刊
1002-2058
61-1018/G4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药王洞155号
52-175
出版文献量(篇)
10106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