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鲁迅著名的《呐喊·自序》里,寂寞的作者写道:"然而我虽然自有无端的悲哀,却也并不愤懑,因为这经验使我反省,看见自己了:就是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鲁迅先生的文字往往千折百回,此句似乎并不例外.此处的"非英雄"身份确认恰恰是来自残酷现实对文学启蒙乃至救国的相对先锋性认知的伏击乃至围殴.但正话反说,我们恰恰也可读出鲁迅先生有过文学救世的理想.这和鲁迅作品中不时出现的"造物主"意象/情结并不偶然的交叉.
推荐文章
鲁迅文学作品中语言特色的运用分析
鲁迅
语言特点
运用策略
鲁迅文学作品的传播研究
日本
鲁迅
近代化
竹内好
大江健三郎
试述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
鲁迅精神
爱国
战斗
自我批判
是非观念
青少年
鲁迅文学作品中语言特色的运用分析
鲁迅
语言特点
运用策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鲁迅作品中的“造物主”身份及悖论
来源期刊 文艺争鸣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4,(5) 所属期刊栏目 鲁迅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53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崇科 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 116 198 7.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艺争鸣
月刊
1003-9538
22-1031/I
16开
长春市自由大路509号
12-99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56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46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