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中药在体外对痤疮致病菌的抑制作用,筛选用于治疗痤疮的中药。方法:制备20种中药提取物,采用平板法37℃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通过2倍稀释法定量测定20味中药和6种中药单体成分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20种中药提取物中大黄、黄芩、甘草、牡丹皮、金银花5种中药对两种致病菌均有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6.25 mg·mL-1、6.25 mg·mL-1、12.5 mg·mL-1、12.5 mg·mL-1、12.5 mg·mL-1,对痤疮丙酸杆菌的MIC分别为12.5 mg·mL-1、12.5 mg·mL-1、50 mg·mL-1、50 mg·mL-1、50 mg·mL-1。6种中药单体成分中大黄酸、黄芩苷对两种致病菌抑菌作用最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15.625μg·mL-1、7.812μg·mL-1,对痤疮丙酸杆菌的MIC分别为31.25μg·mL-1、15.625μg·mL-1。结论:大黄、黄芩、甘草、牡丹皮、金银花和单体成分大黄酸、黄芩苷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效果,在进一步的药物筛选中可进行重点考察。
推荐文章
芒果甙对牙周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芒果甙
牙周致病菌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中草药提取物对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中草药
食源性致病菌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药对痤疮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药学与临床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中药 金黄色葡萄球菌 痤疮丙酸杆菌 体外抑菌实验 最小抑菌浓度
年,卷(期) 2014,(4) 所属期刊栏目 药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5-318
页数 4页 分类号 R965.1|R915
字数 420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江丽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药剂科 20 129 7.0 11.0
2 申国庆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药剂科 46 219 7.0 12.0
3 龚春燕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药剂科 40 167 7.0 11.0
4 单萍萍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药剂科 6 69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7)
共引文献  (241)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7)
同被引文献  (224)
二级引证文献  (86)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5)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27)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8(29)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9(38)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20(1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药
金黄色葡萄球菌
痤疮丙酸杆菌
体外抑菌实验
最小抑菌浓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药学与临床研究
双月刊
1673-7806
32-1773/R
大16开
江苏省南京市中山东路448号
80-170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36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594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