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全球性的生态理论热潮中,国际翻译界从“生态”、“环境”等生态学视角描述翻译活动的相关研究在翻译文献里日渐增多。国内的翻译生态研究也在轰轰烈烈的进行着,国内存在着既互相关联又有区别的两个研究体系,即“生态翻译学”和“翻译生态学”。生态翻译学,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或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翻译生态学是研究翻译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机理与规律。具体地说,就是将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引入翻译研究,将翻译及其生态环境相联系,并以其相互关系及其机理为对象进行深入研究,从生态学角度审视翻译、研究翻译,力求对翻译中的种种现象进行剖析和阐释。两个研究途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两者切入点不同,论证过程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也有不同之处。
推荐文章
翻译之痛与翻译之痒
翻译之痛
翻译之痒
对策
翻译实践理论
导译论
红壤生态学
红壤生态学
土壤生态学
土壤学
生态学
红壤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
生态翻译学视野下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生态翻译
陶瓷文化
传承与发展
流域生态学——生态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流域
流域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信息生态学
生物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生态翻译学”和“翻译生态学”之辩
来源期刊 中外企业家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生态学 生态翻译学 翻译生态学
年,卷(期) 2014,(1) 所属期刊栏目 【广角镜】Wide-angle lens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3-265
页数 3页 分类号 HO59
字数 433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祖友 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43 21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4)
共引文献  (595)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生态学
生态翻译学
翻译生态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外企业家
旬刊
1000-8772
23-1025/F
大16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2-287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547
总下载数(次)
59
总被引数(次)
6686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