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抑制空间光学载荷的振动,针对大口径、高分辨的光学遥感器设计了一种隔振器,并研究了隔振器的主要结构参数和布置方式.首先,使用有限单元法分析了隔振器主要参数与刚度特性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BP网络预测隔振器的三向刚度,搜寻了符合条件的隔振器的结构参数.结合光学载荷的一般结构形式,提出一种对称辐射式布置方式,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研究.最后,设计、加工出了一套隔振系统原理样机,并对其静态性能及隔振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实验结果显示:隔振系统的基频在5.31 Hz左右;对高于25Hz的振动,衰减可以达到20 dB以上;仿真和实验结果之差在8%以内.得到的结果表明,设计的隔振器可以有效降低空间飞行器传递给光学载荷的振动.
推荐文章
在轨发射有效载荷动力学仿真
在轨发射
动力学
虚拟样机
仿真
空间光学有效载荷电磁兼容故障诊断
故障诊断
电磁兼容
有效载荷
电磁干扰
故障定位
故障树
重要度值
卫星/有效载荷整体隔振技术简介
有效载荷
振动
隔振系统
发射环境(共振燃烧)
卫星
导航卫星有效载荷在轨测试系统设计研究
导航卫星
有效载荷
在轨测试
测试系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光学有效载荷在轨隔振器的设计
来源期刊 光学精密工程 学科 航空航天
关键词 光学遥感器 光学载荷 振动控制 隔振器 BP网络 减振效果
年,卷(期) 2014,(12) 所属期刊栏目 微纳技术与精密机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94-3302
页数 9页 分类号 V443
字数 351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88/OPE.20142212.329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宏伟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48 428 11.0 19.0
2 吴清文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115 1040 18.0 24.0
3 徐振邦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32 514 10.0 22.0
4 李义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12 118 7.0 10.0
5 杨剑锋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5 55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2)
共引文献  (98)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29)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1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9(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光学遥感器
光学载荷
振动控制
隔振器
BP网络
减振效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光学精密工程
月刊
1004-924X
22-1198/TH
大16开
长春市东南湖大路3888号
12-166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867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987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