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了解福建省2011-2013年残留麻痹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提高AFP监测质量.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个案材料及病原学检测结果.结果 2011-2013年共报告残留麻痹的AFP病例总发生率22.2%(70/316),其中<3岁占52.9%;性别比2.0∶1,≥3次免疫史占70.0%,有14例(20.0%)分离出病毒(非脊灰肠道病毒5例,脊灰病毒9例),分别是PVⅠ型、Ⅱ型、Ⅲ型和PVⅡ+Ⅲ型,经鉴定均为疫苗相关株.引起残留麻痹的疾病为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急性脊髓炎和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PP)等;病例的麻痹部位按不同病因而不同,以双下肢麻痹较多,其次单下肢,同时还伴有发热、腹泻、肌肉疼痛、肢体感觉障碍和大小便失禁等,深部键发射减弱或消失.结论 在消灭脊灰后期,应科学、合理调整消灭脊灰的免疫策略,减少VAPP病例的发生,加强GBS和急性脊髓炎防治,减少残留麻痹后遗症.
推荐文章
汕头市2011-2013年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
急性弛缓性麻痹
监测系统
分析
福建省GPS基准站数据处理与分析
福建省
GPS基准站
速度
应变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 EV71感染情况及病毒特征分析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
肠道病毒71型(EV71)
流行
监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福建省2011-2013年残留麻痹的AFP病例分析
来源期刊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急性弛缓性麻痹 残留麻痹 脊髓灰质炎 肠道病毒 流行病学 疾病控制
年,卷(期) 2014,(6) 所属期刊栏目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17
页数 分类号 R512.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林志强 29 170 8.0 11.0
2 吴瑞红 38 243 9.0 13.0
3 林光灿 20 93 6.0 9.0
4 洪青山 12 53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13)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急性弛缓性麻痹
残留麻痹
脊髓灰质炎
肠道病毒
流行病学
疾病控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双月刊
1007-2705
35-1185/R
大16开
福州市津泰路76号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05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201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