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阿瑟·米勒的首部轰动性作品《推销员之死》于1949年发表,曾荣获普利策奖及纽约剧评奖,为作者赢得了国际声誉。从社会历史批评的角度看该剧的主人公威利,其悲剧的产生不能仅仅归结于他个人的因素,当然更不能一味地推到社会的层面。站在精神分析的角度,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分析和解构威利的人生经历,进一步揭示出小说中包含的精神意识,必将了解到一个在自我、本我、超我的三个人生层次中,情绪焦躁不安的“新”的威利艺术形象,这一形象也将更好地呈现出威利人生悲剧产生的深层精神原因。
推荐文章
跨文化视域中汉蒙广播新闻翻译策略的研究
跨文化视域
汉蒙广播新闻
翻译策略
中国大学生心目中的"小人"人格结构初探
中国大学生
'小人'人格
原型说
特征表说
试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与和谐人格
弗洛伊德
人格结构
和谐人格
和谐教育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跨文化视域中威利悲剧人格结构解析
来源期刊 芒种:下半月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悲剧人格 威利 结构解析 文化视域 社会历史批评 《推销员之死》 人格结构理论 精神分析
年,卷(期) 2014,(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4-75
页数 2页 分类号 I206.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海琳 21 67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悲剧人格
威利
结构解析
文化视域
社会历史批评
《推销员之死》
人格结构理论
精神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芒种:下半月
月刊
1003-9309
21-1040/I
沈阳市和平区北三经街66号
8-318
出版文献量(篇)
5768
总下载数(次)
63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